現在人們習慣于使用移動支付,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越來越少使用現金,享受著“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便利生活。
根據益普索發布《 2018 上半年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目前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約為 8.9億,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年交易規模達到 106.78 萬億元。移動支付在中國市場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
但是,根據 2017 年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監督政策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需于2018年6月30日前將業務全部遷移至網聯,不能直接接銀行,需要通過“網聯”,統一進行連接清算。
于是,從 2018 年春節前后開始,各家銀行紛紛切斷了快捷支付和代扣通道。資金流動不暢,整個互金行業都受到重創,迎來了移動支付行業的重新洗牌和重組。
第三方支付主要監督政策
以前的支付生態,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各大銀行交錯合作,是一張相互交錯的網。而現在,形成了三大梯隊。
而面對這支付市場的大洗牌,這三個梯隊該如何面對?央行的緊縮政策又對其有什么樣的影響?
第一梯隊:能直接對接銀行的網聯和銀聯。
它們把控著各大接口。
網聯的推出,實際上就是銀聯多了個“小弟弟”,名叫“網聯清算有限公司”。銀聯從此不再是“獨生子”,吃獨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之后,第三方支付的事情由網聯負責(銀聯只占網聯1.55%的股權)。而銀聯在其核心業務——銀行卡清算業務上,正面臨著“國門全面打開”的局面,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的全面殺入。
獨享的蛋糕沒了,洋鬼子來了,銀聯可謂是背腹受”敵“了。
第二梯隊:第三方支付公司。
它們從網聯或者銀聯手里接過接口,再去對接商戶。
在斷直連和強監管后,支付寶和財付通的超級金融夢想,遭遇到了天花板。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利潤空間,直接被壓縮了一半。而同時,滿足監管和合規的成本,也在急速增加。
但是,從目前來看,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與騰訊旗下的財付通(含微信支付)“雙足鼎立”形勢依舊穩固。
來源:艾瑞咨詢,國金證券研究所
2017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占據了94%的市場份額,留給其他玩家的空間微乎其微。哪怕現在移動支付正在洗牌,斷掉與銀行直連之后,仍舊難以有新的挑戰者出現。
第三大梯隊:第四方支付的“聚合支付”。
所謂聚合支付,就是依托銀行、三方支付或清算組織的支付通道與清算能力,為客戶提供接口、集成、對接、訂單處理、數據統計等的支付服務機構,且不進行資金清算。 比如哆啦寶、收錢吧、樂惠、錢方好近等等。
聚合支付的具體模式,就是把微信支付、支付寶、QQ錢包、京東錢包、百度錢包等多種主流支付渠道聚合于同一個二維碼中。
而監管的出臺,對聚合支付的影響實際上不大。在監管之下,聚合支付企業反而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結語】
對傳統銀行是利好,對銀聯是利空。央行通過組建網聯,把對第三方支付的控制權牢牢抓在手中,從而避免未來被”第三方支付寡頭“奴役的命運。
而對第三方支付公司來說,自然是利空。利潤減少,成本增加,讓一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極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