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監管機構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是勢在必行,斷直連、備付金集中繳存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利益鏈切斷。對于央行的嚴厲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躺著賺利息的時代結束了。
第三方支付備付金將100%交存
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銀辦發【2018】114號,以下簡稱“114號文”),要求從2018年7月9日起,按月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截止至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其中,跨境人民幣備付金賬戶、基金銷售結算專用賬戶、外匯備付金賬戶余額暫時沒有計入交存基數。
備付金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意味著什么?
所謂備付金就是支付機構為辦理客戶委托的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貨幣資金。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每天的備付金結余沉淀量能達到幾十億甚至幾百億元,而商業銀行則需要向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備付金賬戶支付利息,因此往往每年靠著規模龐大的備付金利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日子就能過得相當滋潤。
備付金100%交存 第三方支付利益鏈終斷
第三方支付客戶備付金100%交存,無疑將徹底結束支付機構躺著賺利息的好日子,徹底切斷了銀行和支付機構利益鏈。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至央行,也是‘斷直連’的一個重要手段,支付機構無法再以此作為籌碼和銀行談判了。銀行為了備付金,也會做出各種讓步和利益交換。
第三方支付機構挑戰和機遇并存
備付金的集中繳存將改變未來支付機構的收入結構,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從2017年開始就已經開始逐步尋求業務的轉型,尤其是積極開拓新業務,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降低備付金全額繳存帶來的影響。
“斷直連”、備付金100%繳存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金融渠道能力或將回歸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行業支付渠道的基礎設施也會統一和標準化。這對于一些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第三方支付機構能否通過產品創新、業務創新以及服務創新來保證持續發展和盈利,一起來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