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說白了就是把多支付渠道聚合在一起。現在比較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渠道有支付寶,微信,百度錢包,網銀,快錢,匯付天下,易寶支付,環迅支付等等。這些渠道幾乎瓜分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當然還是有些剩菜剩飯。聚合支付是介于上述第三方支付和商戶之間的一個關系。那聚合支付服務商是如何盈利的呢,盈利模式又有哪些呢?
說如何盈利,盈利模式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聚合支付服務商的分類有哪些?按服務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聚合網絡支付(線上)和聚合支付收單(線下);按商業模式的發展可分為:聚合支付工具和綜合金融服務;按服務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技術集成類、機構轉接類、機構直清類、資金二清類。就拿技術集成類的公司來說(分類太多就不一一舉例),他們只提供技術整合和通道對接。例如,一家公司需要做支付平臺的聚合,需要接入一些支付渠道,但由于資金,人才,時間等問題無法完成,要向另外一家公司找到這樣的服務。然后另外一家公司提供技術完成支付平臺的建設,由一家公司支付給另外一家公司一定的開發成本。但是,這些服務商的獲利是非常低的。利潤回扣這么微薄,聚合支付服務商靠什么來盈利?
聚合支付服務商實際上利潤率非常有限。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從商家收取千分之一的費率,而支付代理機構將收取部分費用。這樣微薄的利潤加上激烈的競爭,依靠這些基本的服務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于第四方匯款支付機構的許多合規性來說,他們的業務邏輯和支付寶等業務邏輯類似于支付相同的交通入口,真正賺錢是依靠其他增值服務或金融服務。目前,主要方式包括提供SaaS軟件,會員制管理,營銷體系,或者通過與消費金融公司一起提供面向消費者的分期服務,為商家引入面向商業的金融服務。現在一般的聚合支付公司利潤主要依靠SDK訪問和SaaS軟件服務等形式的軟件成本和交易費用。因此,許多聚合支付公司也在探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來獲利。
聚合支付早已進入下半年,移動支付行業的整治似乎對聚合支付公司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從如何獲取客戶到如何盈利階段,對于那些已經開始探索增值服務的聚合支付公司,目前的重點是如何提升服務的質量,以及如何從客戶中賺到錢。
那么為什么要做聚合支付?
一些小的企業商戶,個體商戶,個人商戶有這樣的一個疑惑:一個微信,支付寶就基本可以搞定所有顧客,我為什么要做聚合支付?起初我也有這樣的疑惑,但當了解了聚合支付的作用及第三方支付的限制,我頓時明白了,為什么要做聚合支付?
在我看來,促使商戶做聚合支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點:
一、聚合支付能幫商戶挽回顧客。比如當某個顧客拿著手機打算掃碼買單時說:“我這手機沒安裝支付寶微信,你這百度錢包可以付款嗎”?當你那只貼著支付寶,二維碼兩個二維碼時,你也只能無奈的說:“不好意思,我們這邊沒有”。碰到這種情況,你也只能把這個顧客“拒之門外”了。
二、聚合支付能幫商戶提高管理效率。為什么這么說呢?有的人他“喜歡復雜”,他把知道的所有主流第三方支付二維碼往自家的收銀臺上一貼,占地方不說,這讓客戶找起來也很是費勁,而且還要查看下每個不同支付賬戶的到賬情況,凌亂而又繁瑣。如果做了聚合支付就不一樣了,不用再管錢到了哪個賬戶,多個支付賬戶匯總,省時省力。
三、第三方支付限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第三方快捷支付是有限制。這也是很多商戶主動找到聚合支付服務商去做這事的根本原因。比如,做數字娛樂,消費金融產品的。每天充斥著單筆巨額訂單或者是大量小額訂單的情況。而每個第三方支付渠道又有限制條件(看圖:每個第三方支付渠道都不一樣,支付寶為例),不得不使我們去尋找下一個支付渠道。這些行業也就有了絡繹不絕尋找聚合支付服務商的現象,北上廣深尤為明顯。
四、聚合支付趨勢影響。有些商戶去各種超市商場購物時,發現幾乎所有的場所都用上了聚合支付,聚合支付到了瘋狂蔓延的地方,感覺自己再不做聚合支付就有點out了,自家的門店有種掉檔次的感覺。而且客戶使用的支付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造成了支付方式的嚴重“碎片化”,這就讓你不得不做聚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