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生態的快速形成和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了搶占客戶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支付服務領域呈現出隔離化、分散化、碎片化的特征。提供在線支付綜合解決方案的聚合支付迎合了廣大消費者和中小商戶的需求,在金融支付服務領域快速鋪開。與此同時,聚合支付自身存在的安全問題和合規風險也日益凸顯,監管部門連續下發清理整頓文件以規范聚合支付市場,這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監管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從聚合支付的定位、發展與風險三個方面分析聚合支付的監管邏輯,并在此基礎上對聚合支付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以期對金融支付創新與監管提供有益思路。
一、聚合支付的發展趨勢
聚合支付企業在競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牢牢把握效率、體驗和安全三條生命線,著力避免出現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的短板,避免出現損害商戶和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從宏觀上來講,聚合支付發展的演化路徑可分為輕量化和綜合化兩種。在輕量化路徑中,聚合支付企業提供支付、結算、對賬、差錯爭議處理等基本收單服務,將聚合支付嵌入各類應用場景,快速提高市場占有率。在綜合化路徑中,各聚合支付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優勢,開展綜合化增值業務,融合商戶會員管理、營銷活動管理、庫存信息管理、供應鏈管理、數據分析挖掘等個性化增值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監管機構明確規范意見之后,聚合支付將在互聯網市場以能夠有效降低特約商戶系統投入和運營成本、提高特約商戶支付效率、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增進消費者支付體驗的獨特優勢,迎來持續深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二、聚合支付的定位、發展與風險
1. 聚合支付的定位與發展
從定義上來講,聚合支付也稱“融合支付”、“第四方支付”,是指借助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通道與清結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將一個以上的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服務整合到一起,為商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集合對賬、技術對接、差錯處理、金融服務、會員賬戶、作業流程軟件、運行維護、終端提供與維護等服務內容,以此減少商戶接入、維護支付結算服務時面臨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戶支付結算系統運行效率,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務。簡言之,聚合支付通過APP、網站等渠道聚合多家合作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及其他服務商的API接口等支付工具,為B 端中小商戶提供在線支付綜合解決方案。
二、對聚合支付的監管邏輯
聚合支付的發展和風險問題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2017年1月22日,人民銀行發布《關于開展違規“聚合支付”服務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17年2月20日,人民銀行發布《關于持續提升收單服務水平規范和促進收單服務市場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通知》對聚合支付劃了一條明確的紅線,即四個“不得”:一是不得從事商戶資質審核、受理協議簽訂、資金結算、收單業務交易處理、風險監測、受理終端(網絡支付接口)主密鑰生成和管理、差錯和爭議處理等核心業務 ;二是不得以任何形式經手特約商戶結算資金,從事或變相從事特約商戶資金結算 ;三是不得偽造、篡改或隱匿交易信息 ;四是不得采集、留存特約商戶和消費者的敏感信息。
在監管機構明確規范意見之后,聚合支付將在互聯網市場以能夠有效降低特約商戶系統投入和運營成本、提高特約商戶支付效率、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增進消費者支付體驗的獨特優勢,迎來持續深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