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底央行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通知以來,掃碼支付行為自4月1日起有了新的監管規范,其中日常使用最多的靜態碼支付,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這項新規正式施行10天后反響如何?南方日報記者走訪菜市場、小賣鋪、餐館等使用靜態碼的場景時,發現限額并沒有實質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多人覺得“無感”。
行業:移動支付安全性有效提升
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移動支付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體量已經是美國的50倍,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金額約100萬億元,未來預計將維持高速增長態勢。全球知名調研公司益普索(Ipsos)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支付滲透率高達77%,遙遙領先于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預計2019年,中國將比2015年增長7.4倍,而美國只增長2.6倍。
據微信支付方面日前發布的《移動支付時代的無人零售行業報告》顯示,隨著移動支付的接入,消費者的年齡覆蓋也顯著延伸,從“18-38歲”擴展到“12-72歲”。與此同時,根據中百協會提供的數據,消費者滿意度也從移動支付接入前的不足55%升至大于85%。
此外,據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發布的2017年全民賬單顯示,2017年支付寶平臺上廣東用戶的移動支付占比再創新高,較去年提升了10%,河源、云浮、茂名等10個城市的占比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河源和云浮無線支付占比最高,達90%。隨著移動支付的場景幾乎涵蓋各個方面,越來越多的人能不帶錢包出門。
移動支付占比飆升的原因之一是支付寶收錢碼的普及。一年來,遍布中國大街小巷的近4000萬小商家,靠這張二維碼貼紙實現了收銀環節的數字化。現在,不管是在餐廳買單、商店購物,還是抓娃娃機和烤紅薯攤,甚至街頭藝人,都能支持手機支付。
但是移動支付帶來的“負作用”也開始顯現出來,早在2016年底廣東地區多個商家遭遇了“二維碼騙局”:騙子將自己制作的二維碼貼在商家的二維碼上,若有顧客選擇掃碼消費,消費者支付的錢就直接轉到了騙子的賬戶之下。而在央行“掃碼支付”新規發布后,不少移動支付的用戶也都紛紛表示在使用移動支付時“安全感”會得到提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家進一步加強對二維碼支付的相關管理規范,在對日常使用影響降到最低的情況下大大提升了移動支付的安全性,是對行業健康發展和用戶權益保障切實有效的方法。央行有關負責人之前在答記者問中也強調,為防范靜態條碼風險,靜態條碼應由后臺服務器加密生成,宜采用防偽紙張展示條碼,防偽紙張應具備一定防偽特征;靜態條碼應采用防護罩等物理防護手段避免被覆蓋或替換,宜使用防偽標簽對防護罩進行標記等。
根據《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范(試行)》,對于掃碼支付行為進行的安全評級,機構需要對個人客戶的條碼支付業務進行分級管理。安全評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交易限額分為不設限、5000元、1000元、500元四種。其中,采用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種方式進行驗證,為最安全的A級;而日常使用最多的靜態碼支付,則為最不安全的D級,使用靜態條碼支付,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體驗:商家和消費者對限額“無感”
對于商家來說,靜態掃碼已經成為他們常用的收銀方式之一,掃碼限額對他們的生意會產生影響嗎?記者來到廣州東興小區附近的菜市場,這里的檔口前幾乎都掛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二維碼。“掃碼限額的事情我知道,在我的理解中,其實對買單的人影響比較大,如果掃碼額度超過500元,就只能用賬戶里的個人付款碼支付。”一位蔬菜檔口的阿姨告訴記者,還沒遇到過掃碼限額的情況,而且菜錢就4、5塊,一般用現金也是夠的。“我們這里沒條件裝掃碼器,不過超市、餐廳都可以用個人付款碼結賬,總體沒有多大影響。”
接著記者又走訪了附近的水果鋪和花店,商家表示不了解掃碼限額的新政,但暫時還沒遇到過掃碼結賬不成功的情況。記者來到位于289藝術園區內卡朋餐廳,在收銀臺前明顯粘貼著一張微信支付的二維碼。“使用微信支付請掃前臺粘貼的二維碼,使用支付寶支付就請打開您的付款碼,我們掃您出示的個人付款碼。”餐廳員工表示自己不清楚掃碼限額的事情,但幾天前曾收過千元的賬單,還可以成功支付。
在位于流行前線的一家名為蜜語芝間的烘焙店,店長羅女士則向記者表示,掃碼限額對于小商戶而言影響不大,“現在的各家第三方支付在開拓商家時都會推銷他們的POS機,這些POS機都有掃碼和被掃碼的功能,一般用這種POS機來進行結賬基本就沒有什么問題了。”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該店內使用的POS機具備了掃碼、顯示動態碼和刷銀行卡等多種支付功能,可以滿足消費者不同的支付需求,同時也不存在限額的情況。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國內包括美團、支付寶、掌貝、考拉等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已經推出了這種綜合收款的POS機,而記者走訪發現,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如今大多數的商家都已經配備這種綜合收款的POS機,能夠非常便捷地實現多種支付方式的移動支付。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2016年主流支付機構每日條碼支付95%以上都在500塊錢以下,在2017年上半年,主流的支付機構條碼支付人均每日金額是108塊錢。根據支付清算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超過70%的移動支付單筆消費金額在500元以下,但相較于2016年,移動支付單筆消費金額500元以上的增幅較大。
“如今的移動支付存在各種場景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小額場景,這些影響都不大,例如58到家,以往都是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后提供靜態碼,但現在若費用超過500元,則無法掃碼付款了,而需要服務人員來掃你手機上的動態條碼才可以實現支付。另外在例如中介的服務場景中,假如你在安居客要租一套房子需要交租金押金,這些場景的支付往往超過500元,也都需要掃動態二維碼進行支付。”據第三方支付業內人士表示,新規對于一些大額支付場景會有影響,但是影響并不大。“因為如今無論是個人還是商家,生成動態支付碼也是極為便利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