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第三方支付產業起步較晚 ,雖然憑借強大的經濟總量其業務總體規模己經具有相對優勢 ,但產業發展不規范 ,企業 間無序競爭嚴重的現狀仍然較發達國家的成熟運營模式有較大差距 。我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盈利能力概況從行業研宄專業化機構易觀智庫和艾瑞咨詢公布 的相關報告來分析 ,目前在國內線下銀行卡收單領域 ,銀聯商務、通聯 、拉卡拉位列前三位;而在新興的移動支付的范疇 ,排名三甲的支付寶 、財付通 、拉卡拉的業務規模合計己經超過90% 就拉卡拉公司來講 ,報告顯示其2015年全年業務交易規模約為2.4 萬億 , 實 際創造營收15.88億元 ,全部凈利潤約為1.24 億 元。可以看到 ,其利潤率水平僅為萬分之零點五 ,利潤率水平之低可見一斑 。與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利潤率仍處于較低的水平 。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 .政策性因素造成利潤空間被壓縮
九六價改之后收單環節由政府定價改為市場定價,但由于具有收單資質的銀聯和銀行可以通過發卡行手續費、清算機構服務費、資金沉淀等累加獲益、且收單服務費對收入占比較小,他們對于收單環節的策略傾向于擴大市場份額為主,收單服務費收入為輔 。而作為單純依靠收單服務費作為主營業務收入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講,雖然盈利渠道單一,但為鞏固市場份額 ,仍然不惜采取跟進策略 ,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


2 .大部分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增值服務能力較弱,增值服務可以有效避免企業創利模式過于單一,市場競爭水平不高的弊端 。但由于企業在技術 、人才 、資金 、意識等方面的壓力和不足 ,造成大部分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無力轉型創新増值服務 ,從而導致企業在收單環節沉淀的大數據信息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盈利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改觀 。
3 . 我國支付行業的信息化程度整體不高,缺乏規模效應
第三方支付企業的信息化程度直接決定了支付活動效率的高低,目前我國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由于資金 、人才、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企業 的信息化水不高,這使得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業務發展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資源利用率低 ,同時業務模式復制緩慢,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造成資源的重復使用,影響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