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聚合支付產生的背景
受“互聯網+”趨勢引領,國內支付行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銀行、銀聯、第三方支付持牌企業和手機廠商等多方機構作為市場主體,借助其強大的用戶優勢,將電子支付從大型商戶滲透至生活各個領域,為消費者提供多種的便捷支付,但也造成各種刷卡器或掃碼設備堆滿商戶收銀臺的困窘局面,不同支付平臺布設程序繁瑣、支付工具難兼容等現象也隨之而來。總體看,第三方支付已經難以滿足多種支付場景同時使用的需要,無法一一提供高效的精細化服務。正是基于支付市場這一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發展痛點,聚合支付應運而生,這是商戶經營的迫切需求,也是技術創新驅動下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聚合支付,其作為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介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戶之間,通過聚合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支付方式,通過統一的軟硬件平臺來實現承載。就其特質看,聚合支付不進行資金清算,無需支付牌照,主要從事支付環節的信息流轉和商戶操作承載,依靠增值服務、衍生服務收取交易服務返傭,并在集合銀聯、支付寶、微信等主流支付方式的基礎上,幫助商戶降低接入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二)聚合支付運作的模式
在市場需求的刺激和移動支付春風的助力下,聚合支付已成為當前的一大熱門領域,支付機構和企業紛紛搶占先機,且規模已在支付市場有一席之地。從服務對象看,聚合支付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線上是聚合網絡支付,主要為電商服務;線下是聚合支付收單,主要為實體店服務。從盈利模式看,主要為平臺租用模式和流量分成模式。前者特點是由專門廠商搭建平臺,借助軟件實現多種支付聚合,廠商根據軟件使用的頻率、用量向商戶收取費用。后者被稱之為支付代理商模式,特點是通過為支付機構提供支付統一接口,根據商戶交易流水進行支付手續費分成。
聚合支付未來必然會成為支付領域中重要的一環,了解聚合支付的前世今生有助于幫助我們更好的發展移動支付,聚合支付也有很多新模式在市場上受到廣泛關注,未來會把更多聚合支付最新的咨詢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