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
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一直很熱鬧,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百度錢包的補貼戰一波接著一波,第二陣營的連連支付、京東支付、壹錢包等蓄勢待發,加上小米支付、Huawei Pay 等后起之秀,早已是一片血海。
支付寶市場份額達到 54%,微信支付是 40%,A p pl eP a y 在剩下的“其他 6%”里面。但是作為一個相對純粹的支付工具,A p pl eP a y 入華的方式不乏有幾分討巧之處,至少將自己站在了各大銀行的同一邊。一方面,不同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對金融的野心,A p pl e Pa y 的工具屬性更受銀行們推崇。在線下的支付場景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平臺的布局已經相當深入,用戶習慣和市場份額都已形成“護城河”,蘋果錯過了最佳的窗口期。


另一方面,去年年初 A p pl e Pa y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時,i P h o n e 6及以上設備的市場存量超過 8200 萬臺,更有傳聞說 Apple Pay 入華當天綁定的銀行卡數量就超過 3000 萬張,加上iPh one 7 系列的數千萬銷量,ApplePay 的用戶群不可謂不強大。那么,此時蘋果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便是 :如何不斷激活用戶,以提高用戶活躍度和 Apple Pay 的使用頻率?顯然,線下補貼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入華一年半有余,Apple Pay 的用戶活躍度遠不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此之前,Apple Pay 也曾配合過蘋果的促銷活動,比如在購買 iPh on e 時采用A p pl e Pa y 支付可享受金額滿減、附贈手機配件等讓利。然而,此次 ApplePay 以五折大促來討好中國市場,當真是為了搶食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嗎?答案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在Apple Pay 的優惠名單中,無論是星巴克、哈根達斯、必勝客等線下門店,還是京東、攜程、網易考拉等線上品牌,覆蓋的多為中高端消費者,而且優惠范圍內的指定商鋪多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蘋果還向應用內贊賞行為收取高達30% 的“蘋果稅”,一舉肅清了 i O S 平臺上的直播、短視頻、游戲等高頻付費產品中第三方支付方式存在的可能。由此來看,蘋果在華力推 Apple Pay 仍然是為了夯實自身的控制權。和阿里、騰訊搶食是假,尋找更多的增長點或許才是蘋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