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現金社會”與“無現金日”,這是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兩大巨 頭 —— 支 付 寶 和 微 信 支 付( 財 付通 )——又一次“攻城略地”的營銷行動。這場兩大巨頭之間轟轟烈烈的“戰役”中,因為出現了部分商家拒收現金的行為,點燃了一場關于“無現金”支付的討論。
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給公眾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也讓很多平常的日子增加了特殊的意義,比如電商狂歡的“雙 11”以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爭奪的 8 月 8 日。兩年前,微信首次把 8 月 8 日這一天叫做“無現金日”,斥巨資以補貼形式發放鼓勵金,刺激用戶在線下移動支付。通常微信會請明星來為“無現金支付”造勢,以鼓勵金等方式補貼微信用戶,培育用戶移動支付習慣,用小程序等方式為商家引流。

微信在第一年“無現金日”只有 8 萬線下商家參與,去年是 70 萬,今年用的詞則是“全行業線下商戶”。活動時間也從 8 月 1 日開始,持續一整個月。與微信支付的鼓勵金方式不同,支付寶為“無現金城市周”設計的活動更為簡單粗暴 :直接送黃金。8 月8 日當天,黃金總額達88888 克,中獎人數 188 萬人。根據目前市場的實時金價,支付寶相當于一天要送出去2400 多萬元。當然,這并不是現實中的黃金,抽到的黃金直接換成一款名叫“存金寶”理財產品中。
在線上展開宣傳的同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在線下搶奪商家。在商場、火車站商區等商家密集的地方,無論是微信獎勵金還是支付寶送黃金的廣告,都已經鋪天蓋地。
在火熱的營銷攻勢下,一些商家開始公開向消費者表示,拒收現金只接受移動支付,這一行為引起部分消費者的不滿,從而引發輿論熱議。一時間,有關“無現金”活動是否應該舉行引發了熱烈討論。實際上,移動支付正在改變目前大部分消費者的支付習慣,政策方面總體來說還是支持發展的。但是也要注意到,在風險控制和消費者保護方面,監管層越來越審慎。隨著移動支付規模的不斷擴大,無論是清算渠道、金融安全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都會帶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