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移動支付發展越來越快,也有就越來越多的力量加入進,來平分移動支付市場。另外,移動支付市場會隨著市場的競爭,變的越來越成熟,一旦力量強大的主體占領市場,格局很可能就會固定下來。但這些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暫時這種體系還不會形成。最近,銀聯發布了重大報告,我們做了一部分解讀,看看銀聯對移動支付的看法與布局。
“從今年的分析報告中不難找到一些新趨勢,”中國銀聯支付安全專家王宇總結道:“一是移動支付場景更豐富,打車出行、外賣支付新晉為高頻場景;二是金融科技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更加凸顯,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有逐步取代傳統密碼的趨勢;三是手機閃付成為各類國產手機廠商的標配,認可度越來越高;四是產業機構主動化解損失能力繼續提升,消費者自擔損失比例降低。”
男性網絡消費力首超越女性 90后消費能力強勁
報告顯示,70后、80后是網絡消費主力軍,其中男性月均網上消費額超過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個百分點,年輕群體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消費具有巨大潛力。
手機閃付增長強勁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手機閃付成為2017年市場份額增速最快的移動支付產品,6成受訪者表示使用,較2016年增長1倍。隨著手機廠商的大力支持及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手機閃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掃碼支付看齊。


傳統驗證方式遇冷 生物識別受青睞
數據顯示,傳統密碼驗證方式的使用比例較2016年下降25%;動態驗證碼的使用比例連續兩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本次被調查者中使用指紋識別方式的比例為48%,呈現出逐步替代傳統密碼的趨勢。
移動支付場景更為豐富 外賣受男性群體追捧
此次調查顯示,5成以上的消費者通過手機支付完成線下購買實物、信用卡還款、外賣、打車及充值繳費等日常支付。值得注意的是,外賣消費場景崛起迅速,移動支付比例超過6成,而80、90后男性群體對其增長貢獻最大。
消費者自擔損失比例下降 聯系銀行為止損關鍵
調查顯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擔所有損失的消費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業保險、風險賠付、欺詐資金與貨物攔截等產業風險保障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老年及90后群體須更加關注支付安全
調查顯示,中老年更容易受優惠信息吸引,對于不明二維碼防范意識差,更易遭受網絡的欺詐(占比達59%)。而90后群體遭遇詐騙后,發生大額損失的比例(27%)更大,超出總體人群近20個百分點。
移動支付蓬勃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用戶隱私泄露,支付應用欺詐和惡意病毒攻擊是國內移動支付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公眾對網絡詐騙防范意識差,學習提高防騙意識成為當務之急。
為了公眾的財產安全并在世界范圍做好帶頭作用,中國將進一步完善監管政策和網絡安全相關法律,積極抵御網絡風險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