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2015年聚合出現以來,近些年聚合支付發展迅猛,但是市場的標準和規范卻遠沒能跟上產業發展的腳步,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二清”風險持續升級。什么是“二清”呢?所謂“二清”是支付產業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沒有獲得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業務許可的單位或個人,在持牌支付機構的支持下借用持牌機構的通道實際從事支付業務和資金清算業務的一種模式。近年來,在支付市場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機構,雖然沒有支付牌在做著支付的事情,結果導致了大量的商戶安全得不到保障,平臺卷錢跑路等事件時有發生。
聚合支付作為傳統的第三方支付之外的所謂“第四方支付”,從理論上來說僅僅是信息服務的中介,所有的資金流轉、清算、風控都是由持牌支付機構
處理,但是某些機構仍然存在著打“二清”擦邊球的現象,造成了整個產業的風險。某些機構甚至還存在著沉淀客戶資金的現象,更是存在嚴重的隱患。

二是敏感信息的留存問題。在二維碼掃碼的過程中,消費者的用戶 I D、用戶賬戶、交易流水甚至用戶手機號等信息都有可能被聚合支付的服務機構所獲取,那么這些敏感信息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隱患。之前不少持牌的支付機構都發生過大量用戶信息泄露的事件,作為市場的新興參與者,聚合支付機構的信息存儲與保存能力更弱,這些敏感信息留存在聚合支付機構將有可能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
三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聚合支付不同于傳統的支付產業“四方模式”中的任一參與方,聚合支付公司的收入來源只有服務費一項,在轉接清算手續費都十分低微的大背景下,想要依靠聚合支付的服務來盈利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中國的商戶尤WEALTH 67其是聚合支付盛行的中小微商戶,卻是一類極度的價格敏感者,他們較少考慮到資金的安全問題,往往是哪個給的服務費低就用哪個,結果過低的價格引發了聚合支付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大量低質服務商充斥市場,惡性價格競爭的結果就是市場較為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