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移動支付熱潮席卷公共交通領域以來,全國有120個城市都支持刷支付寶坐公交地鐵,中國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個普及掃碼乘車的國家。
“滴,請進站。”每天坐地鐵上下班的上海白領徐先生已經習慣一到閘機口就掏出手機刷支付寶。從事銷售工作的徐先生每天通過上海地鐵四通八達的線路拜訪遍布全市的客戶,最高峰的一天他坐了11次車,進出站22次。每月,他平均要花費7、800元車費。
“以前用公交卡,但老容易丟。”徐先生說。今年1月,他發現上海地鐵可以支付寶掃碼乘車,立即第一時間開通了。在上海,和徐先生一樣使用移動支付乘地鐵的有180多萬人次,其中110多萬人次刷支付寶乘車。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為方便乘客購票專門設置的零錢兌幣機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在“Metro大都會” App中綁定支付寶刷碼乘車,還能產生螞蟻森林能量。僅今年6月,上海因公交、地鐵、騎行、步行等低碳方式產生的人均螞蟻森林能量超過1.4噸,相當于種下了78棵樹,全國第一。
打開手機,掃碼通過。這看似非常簡單的線下支付,背后其實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上海地鐵“Metro大都會”App背后采用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多項技術。App前端采用了螞蟻金融云mPaaS移動開放平臺,后端依托阿里云計算和多層防護的云安全平臺。支付寶獨特的“雙因子”實人認證技術,能確保是本人開通,安全達到了金融級水平。另外,還采用了高德地圖技術,在地鐵里乘客可以精確導航,甚至能查到地鐵衛生間的位置。
針對網絡不好的難題,支付寶首創了雙離線支付技術。即便在網絡信號差的環境下,閘機與手機雙雙離線,或者支付寶賬號內沒有余額,也能保證乘客先乘車。
在上海南站試點運營的語音購票,是基于阿里達摩院與支付寶的技術能力,解決了地鐵乘客在嘈雜環境下的“選站”問題,乘客只要對著售票機說出自己的目的地,屏幕即可以根據AI等技術快速給出推薦的站點。例如,乘客對著屏幕說“我要去東方明珠”,那么屏幕會推薦出現“陸家嘴站”,然后乘客購票乘坐即可。技術的應用,讓乘客選站的時間從以往的十幾秒縮短到1秒。

這也是國內首個能在公共環境下準遠距離語音交互的產品。今年年底,有望覆蓋上海南站、虹橋火車站、上海火車站、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及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在內的主要出行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