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現在是一個智能時代,自從互聯網盛行以來,我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從網購到移動支付,再到人工智能,一切的一切都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而現在很顯然,這已經都是現實。
據小編了解,9 月 17 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上海“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能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馬化騰在演講中稱,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與科技產業,一直以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馬化騰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往“大社交”時代。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做連接,他們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今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達到 10 億,成為中國首個用戶突破 10 億量級的互聯網產品。目前連接人與人的極限就是幾十億個節點,但是,如果連接人與物(硬件設備)實時有效地連接起來,那么節點規模將會增長到幾百億的量級。
“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接,關鍵就在于人工智能??梢哉f,整個人類的“朋友圈”規模將會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社交’時代。”
馬化騰稱,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人工智能是“數字工具箱”中的制勝法寶,它與大數據、云計算共同構成了新型基礎設施。

馬化騰還強調,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后果。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它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也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從“可知”“可知”“可用”與“可靠”的角度,提出了人工智能發展過程需要面對的四個問題。第一個是“可知”,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否能夠變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釋;第二個是“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類個人或整體的利益;第三個是“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讓盡可能多的人使用;第四個是“可靠”,人工智能是否能夠足夠快地修復自身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與可靠。
科技已經讓很多之前人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所以,以后的發展也是科技為先,不管是小公司還是大企業,只有創新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