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了解移動支付行業的人都知道,移動互聯網內的戰爭,是搶占用戶使用時間和頻率的戰爭,當然,移動支付也不例外。所以,就會有人對于銀聯后入場移動支付行業感到擔憂。畢竟,微信和支付寶已經養成了用戶使用習慣,大多數人都已經習慣了使用維信或者支付寶,大家都知道,我們一旦養成已給習慣就很少有人愿意去改變,那么銀聯現在進入移動支付的戰場,還會有機會嗎?
有一些移動支付行業的專業人士分析:機會肯定是有的,但必須要“換道超車”——怎么個“換道超車”呢?就是無論是合作伙伴選擇,還是支付方式創新方面,銀聯都要做創新性的規劃。就像我們上次說的,只有創新才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生存的重要條件。
其實,我們只要細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除新上線的“付唄”APP,已經加入了三方支付APP競爭的戰場,銀聯手機閃付則利用NFC技術, “揮一揮”就能滿足支付需求。除智能手機外,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手環、VR眼鏡等智能終端也可以成為銀聯閃付的功能載體,使得移動支付更加便捷安全高效。同時還推出了開放式的銀聯二維碼。
而據小編了解,還有一些業內經常討論的話題,二維碼支付與NFC支付,最核心的差別說是“無卡”和“有卡” 。二維碼支付時,第三方APP是那張可以隨意變換的卡;而NFC支付時,手機就是那張可以隨意變換的卡。NFC支付不需要聯網,也不用打開第三方App。

綜上,從銀聯上線手機閃付并決定力推NFC支付起,移動支付戰爭的新戰線便已經開辟了——銀聯是發起挑戰的“帶頭大哥”,身后的“小弟們”則是一家家不甘心被騰訊和阿里架成純硬件制造商的手機廠商。
實際上,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對2013年就參與NFC開發的手機廠商來說,敢在5年前進入這個領域,實際上是為自己的沖動砸下“學費”,小米就是其中一例,2013年的小米2A和小米3都具備NFC功能,但這個功能在隨后2年發布的小米手機里被取消了。直到2016年,雷軍才又表示小米5將支持全功能NFC。今年3月,雷軍連發數條微博大贊NFC支付已經今非昔比。而此前,中國銀聯和小米已經基于銀聯手機閃付開展了一系列合作,現在包括小米6在內近10款小米手機都可以使用NFC支付。
在拿下小米和華為等國產安卓手機后,銀聯手機閃付已經找到了相對肥沃的生長土地。但這還不算完,手機閃付這條產品線想要的是跳過第三方APP,把手機變成那張支付的“卡”。
所以,針對尚未配備NFC支付相應終端設備(NFC收款機、NFC讀卡設備等)的中小店家,銀聯手機閃付最新要推出的功能——6月中旬,銀聯會在iPhone手機上推出一個“相機掃二維碼直接付款”的新功能,和NFC一樣,這項技術在付款時不需要解鎖也不需要第三方APP,相比二維碼支付方便不少;而NFC支付的終端設備需求問題也得到解決,可以認為這是在二維碼和NFC之間做“過渡”。少了條條框框之后,這項技術在應用的范圍上也比現有NFC支付要廣很多,相信不久就可以在各種機型上得到應用。
具體來說,這項技術在付款時,既不需要解鎖,也無需打開第三方APP:
第一、你只要有一個用Apple Pay綁定銀聯卡的iphone手機;
第二、把相機對準銀聯的二維碼;
最后、用Apple Pay完成付款。
顯然,這項創新的二維碼技術很可能迅速地在各種不同機型上得到推廣,應用范圍相比其他支付方式也廣闊許多;雖然NFC和二維碼的后續發展尚無定論,但銀聯與各個硬件廠商合作的路線卻愈發清晰明了。
其實,善于總結的人就會發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是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所以,我們要時刻牢記,創新的企業才有未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