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大陸移動支付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各種業務正如火如荼,其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另尋出路呢?有不少業內人士就漸漸把目光投向海峽對岸的寶島臺灣。
我們都知道,坐擁2300萬人口,臺灣市場潛力無窮。特別是在臺灣極力想要推行移動支付的當下,一些基于二維碼的生態玩法、技術支持、多元化解決方案等在此將有巨大的發揮空間,能夠幫助本地錢包在當前移動支付百家爭鳴的局面里脫穎而出。
我們通常所說的移動支付是一種廣義的概念,臺灣根據功能范圍將其細分為三種模式,即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以及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賬戶可實現儲值、轉賬等功能,代表如街口支付;電子票證賬戶同樣可儲值,但無法實現轉賬,代表為一卡通;第三方支付則只能實現代收、代付等功能,其代表如LINE Pay。
臺灣錢包現狀:百家爭鳴
近一年來,臺灣在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方面大力推廣移動支付,現已初見成效。據其金管會統計,2018年上半年,臺灣移動支付累計交易金額已達356.1億元,其中移動信用卡消費額219億元占比最大。
根據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1月公布的資料,臺灣大眾使用的錢包前五名分別為LINE Pay (25.2%) Apple Pay (17.9%) 街口支付(10.9%) G Pay(9.9%) 以及玉山Wallet (5.2%)。
LINE Pay穩居榜首:用戶基礎好生態完整
騰訊依靠微信在大陸拿下半壁江山,類似地,LINE Pay借勢其應用程序LINE,在臺成功拿下最高市占率。
據今年3月LINE的官方數據,LINE Pay會員數已超過260萬,并創下單日累積最高交易33萬筆、最高交易金額臺幣2億元的記錄,LINE Points點數發行超過28億點。
渠道廣是LINE Pay致勝的關鍵。如在移動支付最常見的場景零售業務中,LINE Pay支付點超過5萬個,遍及連鎖商超、書店文創、餐飲美食等各個領域。
多種多樣的優惠方式同樣為LINE Pay的高市占率立下汗馬功勞。LINE Points回饋點數不僅能在LINE體系內抵作現金使用,與商家合作的優惠方案更是各種各樣,如咖啡、電影票、車費等日常消費方式。
LINE平臺的生態完整性是LINE Points取得成功的根源,所有服務皆集中在同一個App內,形成良好的體系內循環,方便用戶互相轉化。

街口支付平民化路線:與店家關系緊密
MIC公布的2018年第2季臺灣移動支付消費習慣中,街口支付與Apple Pay、LINE Pay使用率共計超過50%。
與LINE Pay、Apple Pay進駐的商家不同,街口支付遍及消費者的“草根”生活,在路邊夜市、早餐店都能使用。截至今年2月,街口支付合作銀行超過10家,每月交易量達320萬筆,每月交易額破5.6億元。
街口支付的模式與LINE Pay大有不同,不僅限于提供支付服務,其與店家合作層次更深入。例如,消費者可以看到即時更新的餐廳消息,如等待時長、餐點制作進度等。街口支付絕不僅局限于移動支付服務,而是意圖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支付生態。

PChome有備而來:穩固的群眾基礎
PChome是近日臺灣最惹人注目的市場新進者。從業者的特性來看,PChome是臺灣最大電商之一,其消費者觸達量與LINE不相上下。
與接口支付相比,PChome同樣看準訂餐商機,幫助消費者實現指尖點餐,兼顧外帶外送等服務,節約時間成本。但其旗下生態系仍待升級整合,方能進一步培養消費者消費習慣。
看到這里我們就有了一個疑問:究竟是誰影響了臺灣移動支付之路?
臺灣移動發展遲滯有很多原因, 如臺當局金融管理部門對電商、電子支付、移動支付限制重重,2015年才遲遲推行《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而要實現移動支付要求買賣雙方必須是同一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會員;并且儲值需用現金,無法刷卡或從銀行轉到虛擬賬號。
島內電商企業自身表現不給力。PChome等電商網站服務落后,導致大眾互聯網消費體驗差。很多網站購物,只提供信用卡或貨到付款兩種支付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移動支付的普及。
2025移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任重而道遠
在移動支付興起前,臺灣以現金與卡片為主流支付方式。據MIC今年1月數據,雖然臺灣移動支付比例(13.7%)較去年(4.8%)明顯提升,但較其2025年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90%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大部分錢包的用戶體驗不佳,亟待完善提高。即使是臺灣人最常使用的LINE Pay,也不乏遭使用者抱怨其支付過程太過繁瑣。同時支付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展,還會有部分收銀員不會操作移動支付的情況。
當前臺灣移動支付百花齊放,但錢包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其業內態勢尚不明朗。有專家指出經過一番競爭后,應該會有三到五家錢包能夠存活并良性發展。
當前,臺灣當局正在其島內推行移動支付,培養消費習慣,打造支付生態。隨著島內局勢漸漸明朗,下一個階段,戰火將勢必延伸到跨境支付業務??紤]到臺灣經濟發達,旅游資源豐富,其跨境支付的需求將越來越高。訊聯數據建議各錢包不僅要關注島內支付市場,更要適時把目光投向海外,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