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說過到微信支付在移動支付市場的出現讓移動支付進入了激戰期,那么,支付寶經歷了一家獨大時期的風光之后,會任由微信支付搶占自己的市場嗎?當然不會。
實際上,在微信紅包火了之后,微信支付的移動支付閉環并沒有真正形成。微信里的錢更多的是在微信平臺流轉,而沒有完成支付的閉環。
而據我們付唄小編了解,真正讓移動支付覆蓋線下消費場景正是一張小小的二維碼。在這件事上,充分體現了微信這種無處不在的影響力,二維碼算不上什么新技術,但騰訊卻非常聰明地利用這種技術讓微信可以掃描各種信息。借助手機的攝像頭,中國人可使用二維碼交換聯系方式或者下載優惠券。當騰訊增加了微信支付功能后,二維碼更是成為一種便捷的匯款和支付方式。就像馬化騰說的一樣,“我們把微信從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轉變成人與服務之間的聯系。”
哪怕央行處于風險考慮緊急叫停,依然擋不住二維碼的瘋狂擴張。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之間的戰爭開始全面爆發,進入白熱化:O2O線下場景的爭奪戰。因為O2O模式下,支付是協助完成交易閉環的重要一步。高頻、小額的支付場景,進入門檻低、用戶需求高,正是培養支付習慣、提升用戶粘性的絕佳機會。
線下支付場景的爭奪起于網約車,之后幾乎逐漸遍及整個O2O領域,時至今日,這場戰爭仍在繼續,且延續到了新零售領域。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下半年,O2O市場規模的增速均超過50%。騰訊領投了以滴滴、58到家為代表的一系列O2O公司,除了資金支持外,還接入了微信錢包九宮格的流量入口,并提供微信支付的支持。繼打車之后,在團購外賣、旅游、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等各個領域中,阿里與騰訊皆下注了不同企業。例如,在團購、外賣領域,騰訊下注美團,阿里投資了點評;在點評被美團并購,且美團倒向騰訊系的時候,阿里重啟了口碑,又收購了餓了么,補足生活服務場景線下支付的空缺。這亦從側面表明O2O這一支付場景在支付入口的重要地位。

就O2O戰場而言,雙方并無大的差異,白熱化競爭更像是一場“肉搏戰”。
同一時期,支付寶更傾向于拓展線下商家通過安裝POS終端完成支付場景,而不是依靠二維碼獲取線下入口。但是,掃碼支付的門檻和成本大大低于POS支付,對于小商戶而言,明顯前者的吸引力更高。在這一舉動上,支付寶的動作就遲緩的多。直到2017年,支付寶才開始針對中小商戶大力推廣“收錢碼”,延緩了微信支付在線下支付領域的咄咄逼人之勢。
從目前來看,線下場景的爭奪對微信略有優勢,因為線下場景有個明顯的特點:小額、高頻次。長期以來,支付寶擔當著支付工具的功能,在螞蟻金服逐漸強大的同時,金融屬性亦很明顯。因此,大多數人使用支付寶的場景在于大金額轉賬、往來等,小額支付并不多。支付寶的渠道更多的是屬于B端。在這樣的情況下,線下小額支付的場景又給了微信機會。
支付寶作為與微信并列的國民級APP,在商戶推廣上仍然可以占據優勢,但是在賣菜大媽等街頭更末端的支付場景中逐漸敗給了社交關系鏈支撐的微信支付。掃碼支付逐漸成為下至路邊攤販上至星級酒店最常見的支付方式。正是這些隨街可見的二維碼,讓我們逐漸可以拋棄錢包,從吃飯、購物、看電影、菜市場買菜到搭公交地鐵,你能想到的消費場景,基本都可以用微信支付解決。
在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不斷努力下,二維碼終于獲得了央行的認可。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維碼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認二維碼支付地位。
面對咄咄逼人的微信支付,支付寶似乎有點慌。開始轉守為攻,又玩起了紅包大戰,希望借此收復失地。
2017年,支付寶推出了“賺紅包”的玩法。微信群多的朋友經常會遇到以下場景:丟一個二維碼,大字“掃碼領取紅包”,或者什么紅包口令。與以往不同的是,這紅包還是賺錢紅包,你可以領取紅包,然后分享自己的紅包口令讓小伙伴領取紅包,當小伙伴領取紅包后,你也可以得到一定數額的賞金,這一補貼的形式彌補了支付寶社交屬性不足的弱點,為了獲取更多的賞金,用戶不停的自主分享著手中的紅包口令,甚至有的人千方百計的將紅包口令藏在平時社交的行為中,讓大家領取紅包。這一小小的舉動就像微信紅包一樣,具備一定的傳播性。
面對支付寶的補貼,微信支付打出了一張“搖搖免單”的牌,只是微信支付的補貼力度明顯不如支付寶。論用戶滿意度、傳播力度而言,支付寶略勝一籌。只是由于支付場景所限,這一舉動增強了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傳播,只是相對于交談的社交而言,這一舉動的優勢仍是暫時的,這從易觀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的數據中可以得到佐證,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回落到了53.76%,微信支付市場份額上升到38.95%。
微信支付的崛起絕對不僅僅是“紅包戰”后的偶然,而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成功復制QQ后,所具備的移動社交基因的必然。沒有任何一個APP比微信擁有更大體量的活躍用戶,亦很難有一個APP能夠與微信的活躍度、復雜的社交鏈相匹敵。這一點從微信支付崛起,且對支付寶形成威脅所依賴的社交屬性中,可以得到印證。的確,微信支付改變了移動社交的基因。
如果說支付寶,開啟了移動支付的大門,是開拓者;且讓第三方移動支付具備金融屬性;那么微信就是將移動社交支付發揮到極致的那個,且這一屬性目前仍有極大的可挖掘空間。
關于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的競爭仍在繼續,微信支付會不會超越支付寶的市場份額,誰輸誰嬴,還是個未知數。但是我們知道的是,移動支付的發展還在繼續,更多的移動支付第三方開始崛起,就像付唄,作為支付寶和微信的第三方合作商,有越來越多的代理商業加入他們,一起打造一個美好的移動支付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