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的好,科技改變命運,這話對于當今的銀行基層員工來說,應該是感觸很深了。為什么呢?因為自從移動支付普及以來,他們的崗位就被新科技給取代了,可以說是真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了。
我們付唄的小編了解到,根據近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四大行大減員,減少的大部分員工都為基層網點員工。
減員多并不意味著裁員多,員工退休、主動辭職等都算在減員人數內。在順應金融科技發展和客戶需求變化的浪潮下,銀行也在全面推進網點智能化、輕型化,對人力的依賴也就越來越少。
據相關數據顯示:四大行半年減員3.2萬
四大行由于員工基數大,每年的減員規模在行業中也相對較大。與2017年底相比,減少已超過3.2萬人。可以說,這個數據對于銀行的員工來說,是很可怕的了,畢竟,這樣對于基層的員工來說,已經足以讓他們失去崗位。
有相關記者調查發現,在被裁的員工中,主要來自基層網點員工。之所以這類員工多,也多與銀行渠道網絡轉型有關。以中行為例,在2018年中報中稱,中行正全面推進以智能柜臺為核心的新一代網點智能化建設。
據我們了解,帶來的結果便是柜員等基層員工數量的下降,2015年,中行中國內地商業銀行綜合營銷服務與柜員人數為13.15萬人,占內地商業銀行員工總數的比重為42.43%;2017年時,其內地商業銀行綜合營銷服務與柜員人數下降到12.81萬人,占比也降至41.18%。

網點智能化建設加速
近幾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去銀行辦理業務時也有了更多“智能化”的選擇,不必再將所有業務都交由柜員辦理,而電子銀行業務的不斷完善,也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辦理業務,進一步加強了網點的可替代性。
建行中報稱,近年來,建行穩步實施智慧銀行建設,持續優化自助渠道服務網絡。加快智能化技術和業務模式在智慧銀行應用。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在運行的自助柜員機94917臺,自助銀行28898家,離行自助銀行與網點之比達1:1,縣域設備28051臺;在運行智慧柜員機49160臺,覆蓋全部物理網點。
工行則大力推廣網點智能服務模式。截至2018年6月末,已完成智能化改造網點15318個,比上年末增加421個。
中行在中國內地的36家一級分行、9927家網點已投產智能柜臺,網點覆蓋率達93.6%,電子渠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達到95.32%,電子渠道交易金額達到106.69萬億元,同比增長19.02%,其中手機銀行交易金額達到8.32萬億元,同比增長72.74%。
農行方面也表示,截至2018年6月末,農行在線運行現金類自助設備11.51萬臺、自助服務終端4.91萬臺,日均交易量2400萬筆。在人工智能方面提供包括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語義識別等生物識別能力。
科技進步創造新崗位
在銀行業務智能化,物理網點、員工精簡的趨勢下,基層銀行員工如何轉型,可以說是銀行柜員、客戶經理等最擔心的問題。
其中銀行、保險及資本市場的工作崗位削減比例分別為22%、25%及16%。而其余77%的工作崗位將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工作時間減少約27%,相當于效率提升38%。
但是據我們了解,該報告還認為,人工智能也將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工作崗位,主要以技術類和運營類為主,同時人工智能也對未來人才的創造力、情感溝通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說,科技改變命運,如果你的職業還沒有科技無法替代的特性,那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需要去學習一些新的技能了。或者加入到科技本身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