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移動支付無疑是大家最看好的行業之一,但是,大家使用更多的可能還是支付寶,微信。可能你不知道,翼支付曾經也被人們寄予厚望,認為其有望超越支付寶成為市場上主流支付軟件,但與成立時間更晚的微信支付相比,兩者最后的發展大相徑庭,是戰略滯后還是產品問題。我們不禁會疑惑:翼支付到底差在哪里呢?翼支付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反超呢?
孫子兵法有云:“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大致意思是,要想打勝仗,首先自己要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等待制勝時機。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猶如戰場,所有人都不知道明天會出現什么新東西取代自己。盡管目前市場上的寡頭格局似乎無法改變,但是只要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下去,就還存在著后來居上的可能,以下幾點可能會成為翼支付的機會。
機會一:加強與網聯合作
在網聯介入之前,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和銀行一家一家進行談判,導致不同的銀行支付速度快慢不一。并且,由于每個人在每個銀行的信用都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一些傳銷公司借機利用第三方平臺進行資金轉移。網聯的介入使得現有的支付方式發生巨變,以前支付企業需要挨家挨戶與人商談,而現在所有的交易都直接經過網聯,再由網聯將資料上交到央行,交易類型也由各地的銀行支付統一變成了網聯支付。網聯的介入也意味著由國家主導的中國新信用體系開始進入市場,不光是統一了信用標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市場,同時給了很多中小企業接入更多商家的機會。
繼微信之后,支付寶也于2018年5月11日宣布與網聯公司完成對接,雙方正式開展條碼支付的合作。翼支付之后只要與網聯進行合作,那么就相當于直接解決了上述麻煩,再加上目前網聯正在制定屬于自己的二維碼,如果二維碼制定完成,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微信支付寶與中小企業的差距。

機會二:拓展B端市場
相比C端市場,B端市場還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現有的技術和方案之下,市場格局似乎固定化,翼支付想拓展市場份額,要么通過技術創新搶占市場,要么通過支付方案創新把蛋糕做大。
近幾年翼支付為了拓展更多的市場份額厲兵秣馬,數據顯示,2017年翼支付新增用戶3000萬,移動支付的規模也達到了1.6萬億元,并且著手開始進行線下布局,注重與線下商戶進行合作,預計在年底能達到1000萬家,羽翼漸豐的翼支付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方案創新上,都具備了相當程度的底氣。
雖然做B端業務相較于C端業務所付出的成本較高,并且需要根據不同的企業制定不同的方案,但好處也在于企業可以通過B端業務對目標產業鏈上下游的運營狀況有所了解,最后還可以延伸到供應鏈金融與管理等領域。雖然翼支付目前還無法撼動微信支付寶兩大巨頭的地位,但是擁有自己的發展思路,發展了屬于自己的客戶群體,為往后的業務創新打好根基。
機會三:借力新科技打造新支付方式
現有支付方式并不完美,二維碼支付雖便利,但信息安全性不高,放久了也可能會被黑客攻擊利用;刷卡支付雖相對安全,但需要POS機等設備,付款過程過于繁瑣;最新的刷臉支付,通過機器識別人臉進行支付,在流程上比手機支付簡便許多,但在成本問題上還是無法撼動二維碼的地位。如果有新的支付方式能在接入成本和便捷程度上超越現有的二維碼支付,那么這種支付方式會對現有的市場格局進行進一步的洗牌,從而讓更加具有效率的支付軟件占領市場,這對翼支付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機會四:優化消費場景,提升用戶支付粘性
支付寶的普及得益于與電子商務的結合,而微信支付則因為背靠著龐大的微信用戶,推廣起來也是相當容易。翼支付背靠電信,有著海量的客戶基礎和消費數據信息,在實名制改革之后,除了用戶基本信息,運營商還掌握著用戶的銀行卡交易數據,地理位置等詳細數據,數據維度相當豐富。如果翼支付能在合乎法規的前提之下好好利用好這些數據,那對于消費場景的優化將會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
總而言之,翼支付作為天翼電子商務旗下的支付業務,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發展布局和一定量的用戶基礎。雖然從當下情況來看,翼支付想要超過微信支付寶似乎是非常艱巨的任務,但仍有機會在移動支付市場中占有重要一席,只要明確方向,在前進的過程中步步為營,剩下的就是靜候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