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領域:移動支付覆蓋率達93%,全面滲透百姓生活
23日早上9時許,去年10月剛完成智慧提升改造的小柳農貿市場內,前來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攤主林大姐在這經營已有20多年,改造前她每天都還能收到300多元現金,現在這個數字只剩下大約三分之一。
“年輕人基本上都用手機來支付,一部分老年人經過指導后也在慢慢學會使用,只有一小部分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才用現金。”林大姐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內的商戶們不僅有傳統的POS機,還開通了支付寶、微信和銀聯云閃付等多種付款方式。
在倉山區南臺十六府社區沿街一家連鎖便利店,李雄正在指導社區居民掃支付寶的二維碼領“紅包”,用于消費時抵扣部分現金。李雄說,近年來移動支付市場逐漸培育成熟,如今他在福州開設的十家門店,移動支付的占比超過六成,“去年11月至今,僅南臺十六府這家社區便利店,移動支付交易量就超過14000筆。”
記者了解到,為了壯大用戶規模,支付寶、銀聯等企業也會聯合線下商家,在不同節點推出優惠促銷活動,吸引市民前來購物。
福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州著力打造移動支付示范農貿市場和示范商圈,市屬7家農貿市場已實現移動支付全覆蓋,城區農貿市場移動支付應用也正迅速覆蓋;“移動支付一條街”在東街口商圈—達明路區域率先開展,帶動各大商圈實現便捷消費、智能服務。
除了商家,大型物流企業也嘗到移動支付的甜頭。作為扎根本土的物流龍頭,盛輝物流從2016年底全面上線移動支付,并在全國500多個網點逐步推開,單筆金額從一、二十元到數千元不等。
盛輝物流集團副總裁張俊環向記者出示了一張統計表,去年全年移動支付交易量達到1348614筆,金額達3.7億元,占現金業務的25%。“微信服務商為我們架設了交易專線,不接觸外網,直接對接雙方的系統,確保交易安全、快捷、高效。”
“過去,我們的網點要安排人員去驗鈔、點鈔,再跑到銀行轉賬,現在通過移動支付直接進入公司專賬,提高了工作效率。”張俊環說。
福州市商務局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商業領域移動支付覆蓋率已從2017年年初的60%提高到93%,移動支付全面滲透到商圈、連鎖零售、住宿餐飲等商業領域及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

政務、公共服務領域:各類繳費場景初步實現移動支付
“真是太方便了,以后不管去哪個醫院看病,都可以不用排隊繳費了,還能直接在手機上查看檢查報告。”23日下午,在福州市第一醫院門診大廳,從事科研工作的林女士體驗了“榕醫通”APP后由衷地點贊。
據市衛計委工作人員介紹,“榕醫通”是1月17日正式上線的,由市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專項工作小組和福建海峽銀行共同打造,是福州首個由政府部門發起設立的全市統一的一站式醫療便民服務平臺。
目前,“榕醫通”支持13家市屬醫院,包括福州市第一醫院、福州市第二醫院、福州市中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福州兒童醫院、福州肺科醫院、福州市第四醫院、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福州市婦幼保健院、福州市第六醫院、福州市第七醫院、福州市第八醫院、閩清精神病防治院。
“榕醫通”除了提供預約掛號、檢驗檢查報告查詢、醫療費用支付、排隊叫號提醒、就醫引導和醫院信息查詢等基礎服務外,還支持微信、支付寶、銀聯等多種移動支付方式進行充值繳費,實現就診余額跨院通用。考慮到老人、小孩操作上可能有困難,“榕醫通”還可綁定親情賬號,為他人繳費就診。
據了解,“福州醫療保障”微信公眾號也已開通。目前,通過移動支付實現城鄉居民醫保繳費約56.36萬人,金額約1.01億元;在榕16家省屬醫院中,約70%已與移動支付企業對接。
據福州市數字辦介紹,福州在公交、地鐵、市民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和交易大廳、行政服務大廳、地稅大廳、醫療教育、旅游景點、社區服務、水費煤氣等繳費場景已初步實現移動支付。
23日下午,記者還在市民服務中心看到,郵政速遞、榕城一卡通、廣電網絡、對外合作交流中心等9家涉及收費事項單位的窗口實現移動支付,翻譯、停車、復印等配套服務也支持移動支付。
此外,教育方面,已在福州格致中學開展移動支付試點工作,家長可通過“眾行海峽”APP完成繳費,2018年春季開學時將在市屬學校全面覆蓋;交通方面,地鐵已支持掃碼進站和結算,16路公交車正開展掃碼乘車測試,今年上半年也將在全市近5000輛公交車上全面鋪開;旅游方面,27家3A級以上景區實現線上購票支付,門票支付、停車系統等服務也均支持移動支付。

搭建電子繳費公共服務平臺,完善e福州APP實現“一碼通行”
移動支付與福州政務、公共服務領域深度融合,交出一份出彩答卷,怎么辦到的?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據了解,去年以來,市數字辦積極推進政務及公共服務領域移動支付工作,通過制定細化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工作職責、時間節點,按照“全市移動支付建設要在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2018年上半年前完成掃尾工作”目標,定期對各部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辦,加強部門聯動。在各部門的大力配合下,該項工作取得了全面進展。
一張小小的二維碼,支付安全性和保護個人隱私是關鍵,這需要強大的系統平臺來支撐。
“我們做了大量前端看不見的工作。”福州市民卡公司董事長董哲夫告訴記者,福州市數字辦搭建了全市統一的電子繳費公共服務平臺,將電子支付二維碼應用到市民卡及各類APP上,實現“一卡一碼”移動支付應用,并配套制定、實施相關的技術標準規范,用于解決移動支付安全問題。
2017年9月14日,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福州市公共服務電子支付二維碼標準正式頒布實施,可以應用于交通(如公交、地鐵、出租車等)、醫療、教育、公共服務(如辦理違章等)等各類應用場景,這為移動支付全覆蓋注入“推進劑”。
相比現有的互聯網企業和第三方支付二維碼標準,這個二維碼“福州版”有何亮點?
首先,支付方式更加多樣化,福州市二維碼標準可以和現有各類移動支付APP相對接,用戶在不改變日常使用習慣的基礎上,未來可利用福州市政務APP(e福州APP)以及支付寶、微信、銀聯等多種APP進行電子繳費,提升了各類線下支付場景的體驗。
其次,機構對接更加簡化,規范收款單位與銀行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后端的對接接口,簡化政務服務和公共事業領域單位的對接流程,避免了重復建設和投資浪費。
再次,支付信息更加安全,通過福州市電子支付二維碼,將群眾的敏感信息進行脫敏處理,保護了公民信息安全,降低了信息詐騙、網絡詐騙的發生機率。
最后,公共資源配置更加優化,通過電子繳費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各領域一碼通用,同步歸集大量標準化的公共服務業務數據,有利于政府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相關的公共服務政策,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
2018年,福州在移動支付上還有何“大動作”?
據福州市數字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e福州APP正在抓緊研發移動支付功能模塊,未來將以市民卡為載體,實現交通出行、看病就醫、教育繳費、社區服務等民生場景的“一碼通行”,優化支付體驗。
福州市數字辦表示,福州還將探索個人信用支付體系,實現市民個人信用在公共交通、政務服務、民生服務、社區服務等各類小額高頻應用場景推廣應用,憑信用先享受服務后扣款。
另外,通過與福州市電子繳費公共服務平臺對接,實現各類政務審批系統、財政票據系統等多系統融合,避免原來在政務大廳和銀行間反復奔波的情況,并提供市民在線(自助受理)支付、POS刷卡支付、掃碼支付、信用支付等多種繳費方式,實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