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林意一個去了日本旅行,一個回了老家探親。回來一聊發現,大家印象最深的,既不是島國的風光,也不是東北的蕭條,卻是最近競爭比較激烈的移動支付。對于已經占據80%以上支付市場的微信和支付寶,依然在不斷的投入巨額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然而,占據少量移動支付市場的美團、京東以及百度支付也沒有就此放棄這塊市場,他們也在努力創新爭奪移動支付市場的占有率。相比東京、大阪,在移動支付領域要安靜很多,除了幾個小商圈,因為島上居住的人口很少,路邊的商鋪、餐廳以及超市也都是比較少的,但是還好島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那么一家超市,也不至于讓人感到荒無人煙。

而這次去發現,這些便利店和超市(羅森、7-11、永旺等)基本已經被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全面覆蓋了,進入商店就能看到微信和支付寶的收款二維碼,當他(她)們看到中國的游客進店買完東西時,超市的收銀員都會上前詢問需不需要ALI pay或wechat pay支付。
當我在日本感到移動支付給中國的游客帶來的便捷時,身邊的朋友也在驚嘆自己老家那座城市的改變
“客人要買單,老板都會問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支付,偶爾有用現金的,但是老板一般都會建議消費者用手機支付,那位朋友坐在一家開了20多年的餐館中,一邊吃飯,一邊感嘆!這個餐館從他記事起就有了。餐館跟十年前一樣,米線還是13塊一碗,店里還是,六張陳舊的桌椅,還有被油煙熏到辨別不出顏色的收銀臺.....
在那個傳統經濟衰落、人口快速流失的東北小城里,讓他感到沒有與時代脫離的唯一理由就是穿著一身很顯而易見的工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還有就是每個超市都有的收款二維碼。一邊大舉“出海”,向外延伸;一邊也不斷下沉,向內深耕,這些已經占據市場優勢的移動支付巨頭并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第三方咨詢公司易觀發布的2017年第3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報告顯示,支付寶占據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60%穩坐支付市場的龍頭椅,騰訊金融(包含QQ錢包和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為39.35%。

過去一年,這兩家公司在移動支付業務上的積極拓展、創新以及巨大的投入有目共睹。這一舉動讓中國支付領域兩大巨頭牢牢占據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超過了近90%的份額,并且還保持這高速增長。而在中國大陸以外,截止到目前支付寶已經覆蓋到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接通了數十萬的商家;而微信也進入了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并不斷的融入其他國家的公共交通、共享出行等場景中。
在家呆著的那幾天,他發現在樓下小餐館而發生的一切并不是孤立,然而這座看起來比較落后的小城市,并沒有被移動支付所拋棄,相反,推廣力度反而很大。夜市里買冰糖葫蘆的小攤位,街邊拐角處開了三十多年的無盡鋪子等等,二維碼都放的很顯眼。在年輕人 大量外流的東北小城,中年人成了移動支付的支撐者。隨著前三線發達城市在移動支付領域進入飽和,大部分的年輕群體基本全面覆蓋,而沒有被移動支付走過的小城,以及剛接受只能手機的老輩正成為移動支付新的流量“洼地”
移動支付的到來讓商家再也不用擔心收到假幣、找零而錯過下一位顧客,而且賬單也比較好管理,移動支付對于線下實體小商鋪來說的話,真的是解決了實質性的問題。而對于移動支付的主導者,這是一場能否在下一個時代快樂玩耍的戰爭,一次決定能否占據未來的關鍵賽點。當線下流量逐漸消失、生意難做,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卻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人們過去只能在PC端產生流量,也就是說通過網絡只能在線上消費,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延伸到了隨時隨地產生流量。
按照易觀的說法,未來移動支付將會變成基礎,并導致整個消費市場格局重構,隨便舉個例子,去年10月,支付寶曾在商家收款碼上發布了一個“多收多賺”計劃,簡單來講,這就是一個基于線下的收款數據,可以為小微商戶,提供理財、貸款、保險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