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海地鐵宣布,市民出行乘坐地鐵可掃二維碼就能進入閘門。乘客下載安裝“Metro大都會”App,綁定支付寶和微信就能掃碼乘車了,刷二維碼進站乘車不僅方便還可以產生螞蟻森林能量。同時,綁定芝麻信用并且芝麻分達到一定的分數,就可以先乘車、后付費。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地鐵公司與螞蟻金服以及銀聯一起創立了Metro,未來江湖共同運營這家公司。上海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王子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主要目的是為了能購給乘客更多的支付選擇,所以掃碼進站二維碼就沒有覆蓋所有的閘機,可能掃碼進站還存在著不足。
“通過試運營,我們發現單程乘客掃碼支付占到了20%左右。在支付領域,人們所接觸的支付方式很多,而Metro必須要求所有的支付平臺都可以接入,而不是受任何一家支付平臺控制。后續微信支付、華為支付等都將會接入,但前提是系統足夠穩定成熟。”他進一步補充。
上海的地鐵是中國運營時間最長的一座城市,在此之前,支付寶和微信已經分別在杭州市、北京等接入了掃碼系統。繼線下零售、醫療、共享出行等領域后,集合小額、高頻、剛需三大特征的公共交通正在成為移動支付激戰的新方向。
大出行戰略
上海交通領域一直沒有停止創新。在2016年期間,部分上海地鐵站點可以用支付寶進行線上購買地鐵票、在車站“云購票”機取票。去年10月30日,在上海就可以用“Metro大都會”掃碼進入地鐵站乘坐地鐵,手機App進出站、支付寶付款。
上海地鐵公司成立Metro合資公司后,該應用背后采用了螞蟻金服的多項技術,如螞蟻金融云移動開放平臺、阿里云云安全平臺、實人認證等等。另外,該App還采用了高德地圖技術,在地鐵里乘客可以精確導航,甚至能查到地鐵衛生間的位置。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信息中心主任金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去年開通磁懸浮掃碼支付后,注冊大都會APP的用戶已有八萬多人。我們也希望推動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為城市的各個領域發展助力,未來可能在其他長三角城市也打通應用。”
跟銀聯提供的單一支付功能相比,使用支付寶的乘客還可以選擇“先乘后付”進行信用支付。但是,乘客在開通該服務時,必須同意包括《芝麻服務協議》在內的三個服務協議才能開通這一功能。
螞蟻金服城市服務總經理劉曉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針對地鐵公交這一場景,芝麻信用對用戶的門檻是很低的,只要他允許開通芝麻信用、沒有被加入黑名單,沒有失信行為,就可以使用先乘后付功能。
目前,已經有超過30個城市在支付寶內上線了電子公交卡功能?,支持用戶刷碼上車。“行業風口終于到了”,劉曉捷坦言,在2018年,中國的多個城市都將會開通這一功能。
相比于網約打車和共享單車,全國的公交車和地鐵的市場更大。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地鐵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地鐵網絡客流數日均928萬人次,2017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964.19萬人次,這一數據占據了上海公交總出行數據的53%。
支付體系之爭
除了支付寶之外,微信、銀聯均在發力公共交通領域。對于競爭對手的步步緊跟,劉曉捷認為在公共交通板塊,從螞蟻金服的角度來說不是簡單的支付,而是一系列的技術賦能。“公共出行領域不是搶奪支付場景的工具,只有這個行業的公交公司、地鐵公司、一卡通公司也因為互聯網技術實現商業模式的升級,互聯網+大出行才算真正地徹底落地。”
為了搶灘市場,支付寶和銀聯都在紛紛給用戶補貼。1月20日起至2月28日,中國銀聯方面,使用銀行卡支付通道綁定62開頭銀聯卡掃碼過閘,每次立減2元,每人每天可享受2次優惠。如果是綁定支付寶“先乘后付”方式的新用戶,可以享受首單免費,最高可免5元;同時,每位乘客每天還可享受2筆8折優惠,每筆最高可減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