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似的購買熱在西方也有,例如,美國的“黑色星期五”。但對已經習慣身帶幾個儲蓄卡和信用卡的西方人來說,中國的移動支付潮,乍一看,似乎很奇怪,甚至不太符合邏輯。因為為了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必須要在銀行有賬戶,至少要有與移動支付捆綁在一起的儲蓄卡。那為什么還需要這個繁瑣程序呢?先要把銀行卡與賬戶捆綁在一起,然后還要掃描QR碼,盡管只要用卡購買就可以了,包括信用卡。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就所有這些問題向自己的所有中國朋友提問--他們實際上已經不身帶現金了。答案差不多都一樣。最初支付寶像那些用手機支付的人提供打折優惠,或者現金返還。而且現金返還有時還不少:一些商品返回近10%。這樣公司贏得了市場,把移動支付普及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無疑,為此需要不少資金,以保證誘人的優惠和獎金。但很值得。兩年內螞蟻金融公司的資本就已超過600億美元。很快騰訊帶著微信支付也進入了移動支付市場。
以前小商販們買不起可用銀行卡支付的pos終端。而如今一切都用電子錢包和QR碼。誰都可以用:從街頭商販到出租司機,就連乞丐都用。在中國大陸,或許已經沒有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地方了。但是公司還需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走出國門。
2006年中國的非現金支付規模還小于其他國家。中國現金結算占GDP的13%,而美國只有6.4%,英國更低,只有3.5%。但在今年,根據KPMG的數據,84%的中國人更喜歡移動支付。而美國只有20%的手機用戶利用手機購物。結果中國移動支付總規模為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50倍還多,后者僅為1120億美元。盡管現在已經不像當初那么便宜,獎金和現金返還也只在某些指定的日子,但是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已經分別擁有8億和6億的用戶。
兩家公司都在竭盡全力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通過支付寶和微信平臺不僅可以在線購物,而且可以預定酒店、飯店、機票或享受送貨上門、醫院掛號等服務。類似的平臺不僅客戶有,而且賣貨的也有。以前小商販們買不起可用銀行卡支付的pos終端。而如今一切都用電子錢包和QR碼。誰都可以用:從街頭商販到出租司機,就連乞丐都用。在中國大陸,或許已經沒有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地方了。但是公司還需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走出國門。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開始打入國外中國游客集中的貿易點。也就是說,開始時的任務只是幫助國外的中國人利用早已習慣了的移動支付。但在一些市場,中國公司開始采取更積極地政策。例如,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平臺。現在可以借助手機支付出租車費用,預訂機票,辦保險。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很快將有可能在交通運輸中使用,到那時來自大陸的競爭對手肯定會擊敗早已過時了的八達通。而且后者不久前似乎還是香港交通非現金結算和支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僅香港的八達通緊張,而且就連看好新加坡市場的美國的雷蛇也很緊張。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推特中抱怨稱,新加坡雖有各種移動支付,但它們對買家很不方便,尤其是售貨方更是無利可圖。雷蛇的CEO陳民亮就此做出回應并許諾在18個月內讓新加坡的移動支付變成一個通用而方便的平臺。然而現在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正在向新加坡政府申請獲得開發和引進適合新加坡的移動支付平臺的許可證。《南華早報》援引雷蛇公司的話報道稱,如果向它們開綠燈,那么就連雷蛇都承認,公司有可能競爭不過中國巨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擁有巨大的資源,如果讓它們進入,能在市場迅速擴大自己的份額。郭田勇說:
“我相信,移動支付既然相較于傳統的支付手段有其便利性和優越性,那么無論是進軍亞太地區還是在歐美、非洲等市場,未來都是大有前景的。我們不能簡單對移動支付在亞太國家的市場前景隨便、簡單地下定論。我們不排除上述地區部分人群的觀念非常保守,但是同樣還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真正嘗試了這些新生事物之后,感受到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這種全新的體驗會大幅改善其固有的支付觀念,特別是對于一些年輕人而言,他們的頭腦中束縛比較少,更容易接受。”
移動支付能否打入國外市場?它們也能像在中國那樣受歡迎嗎?當然,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憑借各種各樣的活動和獎金已經占領了國內市場,利用積極的營銷戰略。然而這些公司的成功,應歸功于中國傳統上一直落后的銀行基礎設施,盡管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今天的統計資料顯示,每五個成年中國人中,就有一人沒有接受傳統的銀行服務。同時每10萬人僅能平均上55個取款機和8個銀行分所。而在美國,則分別為222個取款機和28個分所。例如,在美國人們習慣用借記卡和信用卡支付。他們為何要麻煩地轉而使用新的移動支付呢?但是中國銀行基礎設施的落后幫助它越過了銀行卡的時代。結果是,在經濟較不發達的國家,新技術反而更容易被接受,因為沒有什么能與其競爭并影響它們的采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就所有這些問題向自己的所有中國朋友提問--他們實際上已經不身帶現金了。答案差不多都一樣。最初支付寶像那些用手機支付的人提供打折優惠,或者現金返還。而且現金返還有時還不少:一些商品返回近10%。這樣公司贏得了市場,把移動支付普及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無疑,為此需要不少資金,以保證誘人的優惠和獎金。但很值得。兩年內螞蟻金融公司的資本就已超過600億美元。很快騰訊帶著微信支付也進入了移動支付市場。
以前小商販們買不起可用銀行卡支付的pos終端。而如今一切都用電子錢包和QR碼。誰都可以用:從街頭商販到出租司機,就連乞丐都用。在中國大陸,或許已經沒有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地方了。但是公司還需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走出國門。
2006年中國的非現金支付規模還小于其他國家。中國現金結算占GDP的13%,而美國只有6.4%,英國更低,只有3.5%。但在今年,根據KPMG的數據,84%的中國人更喜歡移動支付。而美國只有20%的手機用戶利用手機購物。結果中國移動支付總規模為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50倍還多,后者僅為1120億美元。盡管現在已經不像當初那么便宜,獎金和現金返還也只在某些指定的日子,但是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已經分別擁有8億和6億的用戶。
兩家公司都在竭盡全力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通過支付寶和微信平臺不僅可以在線購物,而且可以預定酒店、飯店、機票或享受送貨上門、醫院掛號等服務。類似的平臺不僅客戶有,而且賣貨的也有。以前小商販們買不起可用銀行卡支付的pos終端。而如今一切都用電子錢包和QR碼。誰都可以用:從街頭商販到出租司機,就連乞丐都用。在中國大陸,或許已經沒有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地方了。但是公司還需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走出國門。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開始打入國外中國游客集中的貿易點。也就是說,開始時的任務只是幫助國外的中國人利用早已習慣了的移動支付。但在一些市場,中國公司開始采取更積極地政策。例如,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平臺。現在可以借助手機支付出租車費用,預訂機票,辦保險。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很快將有可能在交通運輸中使用,到那時來自大陸的競爭對手肯定會擊敗早已過時了的八達通。而且后者不久前似乎還是香港交通非現金結算和支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僅香港的八達通緊張,而且就連看好新加坡市場的美國的雷蛇也很緊張。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推特中抱怨稱,新加坡雖有各種移動支付,但它們對買家很不方便,尤其是售貨方更是無利可圖。雷蛇的CEO陳民亮就此做出回應并許諾在18個月內讓新加坡的移動支付變成一個通用而方便的平臺。然而現在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正在向新加坡政府申請獲得開發和引進適合新加坡的移動支付平臺的許可證。《南華早報》援引雷蛇公司的話報道稱,如果向它們開綠燈,那么就連雷蛇都承認,公司有可能競爭不過中國巨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擁有巨大的資源,如果讓它們進入,能在市場迅速擴大自己的份額。郭田勇說:
“我相信,移動支付既然相較于傳統的支付手段有其便利性和優越性,那么無論是進軍亞太地區還是在歐美、非洲等市場,未來都是大有前景的。我們不能簡單對移動支付在亞太國家的市場前景隨便、簡單地下定論。我們不排除上述地區部分人群的觀念非常保守,但是同樣還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真正嘗試了這些新生事物之后,感受到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這種全新的體驗會大幅改善其固有的支付觀念,特別是對于一些年輕人而言,他們的頭腦中束縛比較少,更容易接受。”
移動支付能否打入國外市場?它們也能像在中國那樣受歡迎嗎?當然,支付寶和微信移動支付憑借各種各樣的活動和獎金已經占領了國內市場,利用積極的營銷戰略。然而這些公司的成功,應歸功于中國傳統上一直落后的銀行基礎設施,盡管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今天的統計資料顯示,每五個成年中國人中,就有一人沒有接受傳統的銀行服務。同時每10萬人僅能平均上55個取款機和8個銀行分所。而在美國,則分別為222個取款機和28個分所。例如,在美國人們習慣用借記卡和信用卡支付。他們為何要麻煩地轉而使用新的移動支付呢?但是中國銀行基礎設施的落后幫助它越過了銀行卡的時代。結果是,在經濟較不發達的國家,新技術反而更容易被接受,因為沒有什么能與其競爭并影響它們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