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公交出行也已成了移動支付重要的場景。沒有意外,騰訊和支付寶依舊是兩個最主要的參與者以及推動者
日前,騰訊乘車碼落地和在談的城市有70座左右。而且騰訊CEO馬化騰還親自去合肥、廣州、重慶和深圳四座城市親自體驗了一把,可見騰訊對于乘車碼的重視程度。
支付寶同樣不示弱,今年5月支付寶方面曾表示,支付寶乘車碼已經在覆蓋國內50多個城市(濟南、南京、沈陽等),未來一年,這個范圍將擴大到超過100個城市。

騰訊和支付寶紛紛搶灘“乘車碼
其實支付寶早就在2014年率先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推出了類似的“城市一卡通”功能,而雙離線二維碼技術也是支付寶方面第一次使用。
即便是支付寶相對于騰訊有先發優勢,但也并沒有被支付寶一家獨占。相反,騰訊在很短時間內就推廣到了近70個城市。
對于騰訊和支付寶來講,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因為當前全國總計有334個地級行政區。也就說,支付寶和騰訊兩者的加起來覆蓋的城市還不夠多,今后發展空間巨大。
另外在迅速推進城市覆蓋數量方面,騰訊和支付寶的方法大同小異,如支付寶在西安落地乘車碼時就推出首單免費活動,而騰訊在鄭州推廣時,也打出了“1分錢乘車”這樣的標語。
乘車碼的核心是大數據
推廣“乘車碼”僅僅是個開始,騰訊和支付寶想要的還有很多,比如大數據。
乘車碼的出現讓騰訊和支付寶在公共出行領域實現了全覆蓋,即打車(共享汽車)、公交出行、共享單車。
它讓騰訊和支付寶解決了“人從哪里來,去哪里,干什么”的問題,讓用戶更喜歡使用移動支付。除此之外,經過大數據挖掘可以讓騰訊和支付寶獲得更多商業機會,比如廣告等。
現在“乘車碼”帶來的智能交通解決了公交運營系統的獨立封閉和滯后問題,另外大數據還能夠試試反饋到交通和公交運營公司,從而實現合理調配資源。

爭奪乘車碼背后的邏輯:無現金社會
微信和支付寶在移動支付上一直在跑馬圈地,都試圖將更多的用戶全進自己的生態圈,反過來這也使得更多的領域正在移動支付所滲透。
由于用戶在使用移動支付時,會捆綁銀行卡以及身份信息,假設移動支付滲透的場景越來越多,因此用戶的畫像,正在變得越來越精準。
“人從哪里來,去了哪里,干了什么”都會被記錄,一旦這些被采納,用戶們的畫像和信用記錄就被接納,這樣我們距離無現金社會也就不遠了。
今年初,支付寶曾提出將推動我國在未來5年內進入“無現金社會”。8月1日至8日,支付寶宣布多個城市舉辦“無現金城市周”大規模營銷活動;同時,微信支付也宣布開啟“8·8無現金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