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國內滲透重塑行業,領跑新經濟的同時,近年來,以支付寶、銀聯、微信支付等為代表的支付領先力量一方面隨國人出境而走向世界,在日本、芬蘭、美國等諸多國家,支付寶等中國移動支付的圖標頻現于機場、大型商場等地。
另一方面,借助“一帶一路”的契機,通過技術輸出,通過“造船出海”惠及友鄰,類似支付寶這樣的先行者已成功向東南亞、中亞等國家和地區輸出技術、標準及經驗,帶動了當地普惠金融發展和數字經濟轉型。

不過在迅猛的發展態勢下,移動支付也面臨著層層障礙有待突破。如何創造更為審慎包容的監管環境,搭建“走出去”的便利通道,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讓這個全新業態在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仍需要從政府到市場的共同推動。
出海先鋒帶動友鄰數字轉型
受益“出境熱”帶動的相關配套服務“走出去”,攜帶成熟的技術、商業模式開辟海外市場被納入越來越多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戰略,而移動支付正是其中的“急先鋒”。數據顯示,2017年春節黃金周,支付寶跨境線下交易筆數同比上年勁增5倍,通過向海外合作伙伴開放支付、跨境O2O、數據運維等基礎能力,目前支付寶已在歐美、日韓、東南亞、中國港澳臺等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接入的海外線下商戶門店范圍涵蓋餐飲、超市、百貨、便利店、免稅店、主題樂園、海外機場、退稅等幾乎所有吃喝玩樂消費場景。
事實上,在海外布局上發力較早的螞蟻金服已經搭建起一條較為明確的路徑:提升中國游客出境游體驗的跨境線下業務(掃碼付款),全球收全球付的跨境支付系統以及全球范圍內分享現金技術經驗的普惠金融實踐組成了螞蟻金服全球化的三個重要板塊。
以“分享技術經驗”的“技術出海”為例,螞蟻金服對印度支付企業Paytm的“再造”頗具代表性。2015年,螞蟻金服對印度Paytm開展了兩輪投資,而在出資之外,其開始提供多種技術經驗支持:從系統架構改造,到風控體系搭建,再到數據分析、運營方式,提供了一攬子“中國方案”,全面幫助Paytm提升平臺能力,讓后者用戶數量由此從2015年的2500萬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2.5億人,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
數據顯示,在“一帶一路”國家集中的東盟地區,6.8億的人口中,有3.6億沒有獲得過正規金融服務,他們對改善生活的需求更為迫切和渴望。在業內看來,螞蟻金服的普惠金融實踐,有利于讓當地實現互聯網金融的跨越式發展,幫助當地人們改善生活,也折射出中國開始對周邊國家乃至全球越來越多的軟實力輸出,體現了中國在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大國溢出效應。
截至2017年底,支付寶的本地錢包已經覆蓋包括印度、泰國、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香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螞蟻金服通過向合作伙伴提供技術經驗,可以為其節省5~8年的研發成本和發展時間。
在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原外部監事梅興保看來,上述“造船”出海的創新開啟了一種走出去的新潮流,“傳統銀行想到印度設機構難度很大,而移動支付企業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新路。”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認為,我國移動支付產業“走出去”提升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心目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曾盛贊中國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稱之改善億萬人民經濟生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后表示希望把中國移動支付經驗引進本國。國外使用中國移動支付的居民,切實感受到了便利,對中國國家形象更具好感。”
“走出去”仍需強化話語權
盡管被《經濟學人》譽為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領路人”,但中國移動支付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并非一片坦途。在賀強看來,中國移動的“走出去”正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壓力。
內部壓力來自此前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野蠻生長導致的風險蔓延。在賀強看來,過去幾年,市面上出現不少打著創新幌子的“偽P2P”“偽區塊鏈”企業,并引發風險案件,而這引發監管持續強化,一定程度影響了移動支付的創新活力。
而外部壓力則是面臨“走出去”過程中如何突破當地金融市場的壁壘,重建金融基礎設施以及國際標準制定上的話語權缺乏。
在今年兩會上,騰訊CEO、政協委員馬化騰就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真正要做跨境支付的企業,包括在當地要申請類似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話,難度比較高。“我們出去探索了一輪才知道,原來中國的第三方支付這么先進,國外是沒有這樣的優勢的。”而他也透露,拿到牌照之后,發現當地很多基礎設施還有待建設,有些銀行無法提供接口。“如果實現不了互聯互通的話,很多進展無法進一步推動。”
這些突圍難點其實也源于支付標準的不兼容。賀強透露,長期以來,國際上的支付標準由VISA和MASTER等西方銀行卡組織發起的產業聯盟EMVCo制定,全球銀行和商戶必須遵守這一“標準”。針對中國領先的二維碼支付,EMVCo也在去年制定標準并在全球推廣。“一旦EMVCo標準成為主流,將使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處于國際競爭的劣勢。”
對此賀強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應該鼓勵中國企業牽頭制定國際支付行業標準,增強“中國標準”的話語權。政府應鼓勵中國支付企業全球推廣“中國標準”,勇于與“西方標準”競爭,爭奪未來發展“制高點”。
但在更高層面,他認為,首先應該將移動支付作為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國策的核心戰略,繼續為移動支付創新與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應支持企業進行具有社會價值的有益創新,如試點生物識別應用于偏遠農村地區的遠程開戶等。
其次,應支持將移動支付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鼓勵中國企業與當地機構合作。中國移動支付具備領先優勢,周邊國家也迫切需要移動支付建設,政府應從政府間合作、外匯管理、信貸政策等方面鼓勵中國企業與當地機構合作,造福沿線居民。
專業人士認為移動支付不僅僅只當做第三方支付的手段,它應該有更高層次的理解,美元霸占市場就是因為美國人主導支付體系,所以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真正具有地位和話語權不僅需要硬件還要軟件,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像高鐵、大橋、屬于硬件設施,而支付體系就屬于軟性基礎設施,它是人民幣國際化和許多企業國際化的一個基礎,所以“中國標準”的移動支付走向海外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優勢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