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2.9萬億美元,4年增長了20倍。但隨著本土增長紅利逐漸消失,移動支付平臺先后拓展海外業務。隨著移動支付走出國門,中國留學生也享受到了便利。那么,他們有著怎樣的移動支付體驗?

在國外也能用微信和支付寶
一位韓國的女留學生說,在韓國一部分地區是可以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比如在中國人流量很大的明洞、江南等地區,大部分商家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而且還有一定的折扣。
該留學生感受到的便利的背后是中國移動支付平臺的“出海”。作為第一個獲得跨境在線支付牌照的支付平臺,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早在2007年就開始布局海外業務。目前,在歐美、日韓、東南亞、港澳臺等26個國家和地區,支付寶已經接入了12萬多家海外線下商戶門店,范圍涵蓋餐飲、超市、百貨、便利店、免稅店、主題樂園等消費領域。另據微信支付團隊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間,日本接入微信支付的商戶數上漲超過6倍,覆蓋衣食住行等方面。
但由于國家不同,中國移動支付的使用情況并不相同。在法國波爾多建筑景觀學院留學的劉雨琪(化名)表示,目前巴黎能刷支付寶的地方局限在諸如“老佛爺”、“巴黎春天”等購物場所以及機場免稅店。劉雨琪對比了刷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使用支付寶支付更方便,而且支付寶能實時看到兌換成人民幣后的支付結果。如果刷卡,只有入賬的時候,才會知道你刷掉多少人民幣。入賬時的匯率是以入賬當天為準。但能刷支付寶的地方不太多。”
使用移動支付更便捷
據在澳大利亞一位留學生介紹,中國人在悉尼開設的超市、餐廳、律師行大都能使用微信、支付寶等。該同學在留學的同時,還開了一家重慶小吃餐飲店。“約25%的顧客在結賬時會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其余的顧客考慮到要加收1%-2%的手續費,不太愿意使用移動支付。但是,移動支付的優勢在于不用帶銀行卡出門。”
在日本北海道文教大學留學的于佳平在一家便利店做兼職。幫客人結賬時,她發現中國大陸游客基本上都會掏出手機,使用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不僅在付款時更便捷,有時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另一外外國華人說:“有一次逛街,我就不止一次遇到來自中國的老鄉,他們因為歐元不足向我尋求幫助。比如,拜托我幫他們買東西,然后再通過支付寶轉給我。這樣一來,感覺特別親切。”
但是中國移動支付在不同國家的普及程度并不相同。以澳大利亞為例,一位澳大利亞留學者介紹說,相比于支付寶,澳大利亞刷卡占比52%。因為選擇的是無接觸付款,只要銀行卡放在機器上“滴”一下就好,無需插卡刷卡,人們可以很方便地刷卡進行支付。所以,大家更青睞使用刷卡支付。或許是因為人們對第一個出現的事物會保持一定的信任和粘性,就像中國的Apple pay一樣,使用的人非常少,因為人們會習慣性的使用支付寶和微信,總之,對海外學子來說,入鄉隨俗是最合適的選擇。